如何由長篇材料中梳理出清晰的邏輯,提煉出與題干相關的對策,在此介紹三種方法,也具備順承邏輯,依照三種不同情況分別應用。
一、間接對策法
材料中展現出問題的具體形式和發生原因,均可由此引出相應對策。問題前加上轉變、提升、改善、完善等詞匯便可轉換為相應的解決對策。如:
“她說,前幾年廣州市各中學要求學生必須到南越王墓、黃埔軍校、農講所等文物保護單位參觀,接受鄉土教育,但是由于許多東西與考試無關,也漸漸流于形式, 學生參觀時的態度根本不認真,屬于典型的“到此一游”,因為學校關心的只是學生是否到過這些人文景點,而孩子們也只是拿著表格到這些景點蓋個章就了事了。”
問題是教育流于形式,解決對策直接在前面增加不要就可以了。
二、自創對策
在材料中的內容較為缺乏,且依據不充分的情況下,可由思想、教育、管理、利益等層面進行自我擴充,即為自創對策。
三、直接對策法
在材料中出現的明顯帶有提示性對策詞匯,如將、應該、采取、利用、憑借等表措施類詞匯,可直接從材料原話中提煉,再轉化成相應答案。如下段落:
“中宣部提出,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創新是繁榮文化、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內在要求。要積極推進文化內容形式創新,發掘歷史文化的豐厚資源,立足改革發展 的生動實踐,繁榮哲學社會科學,打造文化藝術精品,培育新的文化業態,不斷推出文化創新成果,掀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要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培育文化創新主體,不斷激發文化發展活力。”
以上材料則是直接對策表述,提煉出其中的關鍵語句,便可成為最終答案。
更多備考資料敬請關注志公教育官方網站:http://www.022371551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