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考考試申論范文:弘揚生態倫理道德
所謂生態倫理道德,是指人類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上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生態倫理道德是生態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建構和弘揚生態倫理道德并使其融入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應通過建構與弘揚生態倫理道德,喚醒人們的生態良知、生態道德自覺,增強人們的生態正義感和生態倫理責任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弘揚生態倫理道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熱愛自然環境,尊重自然規律。生態文明體現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和諧既是生態文明的本質內涵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向,也是現代化建設應遵循的客觀規律。人類與自然界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生共存共贏和互饋的關系。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載體,是人類的衣食父母,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無不直接或間接地來自自然。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動力,而生產力是一個多層次的系統,包括自然力、勞動力和科學技術力等,其中以土地、森林、河流、草原、礦藏等自然資源為主要內容的自然力,構成了生產力的前提和基礎,是支撐生產力發展的物質基礎。珍愛、尊重、順應、呵護自然,實質上就是善待人類自身。
保護生態環境,積極防治污染。近年來,雖然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強有力措施,使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仍十分嚴重。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生態倫理道德缺失不能不說是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現為有的企業盲目追求經濟效益,有的環境執法機構對污染環境行為視而不見,有的地方政府忽視環境而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等等。因此,亟須把保護生態環境上升到生態倫理道德的高度來認識,在全社會弘揚珍愛、保護環境的生態倫理道德。政府和企業要切實擔負起保護環境、治理污染的責任,并切實采取措施防治污染;每個公民都要培養和塑造愛護環境的道德風尚,養成珍愛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躬行節約節儉,杜絕鋪張浪費。節約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物質財富、物質生活日漸豐裕的現代社會,一些人淡忘了這一傳統美德。當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適度享受無可厚非,但過度追求物質享受、鋪張浪費甚至暴殄天物則是不可取的。自然資源的有限性要求人類必須有節制地利用資源,做到資源的代際公平配置與公平利用。在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甚至瀕臨枯竭的背景下,節約節儉已被賦予生態道義的內涵,打上了生態倫理道德的烙印。從資源代際公平利用乃至永續發展的視角看,如果說節約節儉是為子孫為長遠謀利的話,那么,揮霍浪費、無節制地開發利用資源實質上就是斷子孫路、斷長遠發展路。因此,應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節儉的美德,狠剎奢靡浪費之風,并有計劃、有節制地開發利用資源,延長資源的利用周期,實現資源配置與利用的代際公平和永續發展。
維護群眾生態權益,建設美麗中國。生態權益是人在與自然界發生關系的過程中所產生和擁有的對于自然環境的基本權利以及行使此種權利所帶來的利益。生態權益直接關系人的生活是否美好幸福、身心是否愉悅、身體是否健康。不重視人的生態權益,以人為本就會淪為一句空話。那種只為了人類自己而不惜破壞生態環境以及為了獲取利潤而肆意污染環境、破壞性開發資源的極端利己主義,在破壞資源環境的同時,實質上也是在侵犯和損害廣大群眾的生態權益。建設美麗中國,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黨和政府建設生態文明、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及后代子孫生態權益的莊嚴承諾。而這一承諾的實現有賴于全社會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并將其變成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行動。
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6年公考考試技巧手冊。
南寧分校:0771-2094277 大學城分校:0771-3864543
桂林分校:0773-2899676 柳州分校:0772-2820748
玉林分校:0775-2294260 百色分校:0776-2517997、18277638099
河池分校:0778-4086230 來賓分校:0772—2804249
賀州分校:0774-5288860 梧州分校:0774-3833980、18078061518
貴港分校:0775-4551236 防城港分校:18877702928
崇左分校:0771-7981688 欽州分校:0777-3898366、13877756331
北海分校:0779-2029270 宜州分校:1870788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