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廣西國考交流群: 80403905
獲取最新考試資訊、完美學習方案、獨家復習資料、高分應試技巧

( 加群,請發驗證:來自文章資訊 )
【背景鏈接】
2014年1月發布的《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傳遞出國家扶貧開發方式創新轉變的新思維、新思路。
2014年開始,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扶貧工作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指向不準、針對性不強等老大難問題,甘肅省建立了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力爭做到對扶貧對象精準化識別、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扶貧目標精細化管理、對脫貧責任精準化考核,從而改“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如期穩定脫貧。
2014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堅持不懈推進扶貧開發,實行精準扶貧,增加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40萬人。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目前扶貧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而對扶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根本方法和指導方針,對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新時期的扶貧攻堅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扶貧工作出現的種種怪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比如一些貧困縣造起豪華政府辦公樓,比如為了保住“貧困帽子”背后的利益,一些貧困地區走入“年年扶貧年年貧”的怪圈等等。
【標準表述】
[權威論述]
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
——習近平
[綜合分析]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木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于最低的那一塊板。同樣,衡量一個社會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高低,要看它的窮人的生活狀況怎樣。在邁向全面小康的進程中,貧困人口不能掉隊。在同心共筑中國夢的進程中,不能沒有窮人的夢想構筑。也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這些年來,我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貧開發的中國道路。堅持扶貧到村入戶,積極創新扶貧機制,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但貧困人口仍然占到很大一個比例,扶貧工作還存在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扶貧方式粗放的問題,導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來,甚至越扶越窮。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工作時指出:“必須切實抓好脫貧致富這個戰略性任務。”“要分類指導,把工作做細,精準扶貧。”總書記的囑托,強調了做好扶貧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時期扶貧工作的方向——精準扶貧。
[扶貧面臨的問題]
精準扶貧的背面就是粗放扶貧。一些地方低質、低效扶貧的主要表現有:
一是扶貧人口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貧資金輕灑“楊柳水”,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
二是舍不得脫“貧困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金;
三是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干部群眾觀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四是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
[對策措施]
一,精準扶貧要制定好發展規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貧困村而言,不僅需要村民們轉變思想、提高認識,團結一致抓生產、出效益,還需要有關部門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規劃布局上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扶貧計劃,幫助當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發展規劃,實事求是幫困難群眾選出一條致富的好路子;針對各貧困村的不同情況,找出標本兼治的辦法,在政策、產業、技術、信息、培訓等致富要素上有針對性地幫困扶貧。
二,精準扶貧要瞄準扶貧對象
明確工作對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貧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要自上而下從“貧困區域—貧困村—貧困戶”逐步細化扶貧對象,劃分層次、各負其責,各相關部門瞄準扶貧對象,集中力量做好“極貧戶”的扶貧工作,并建立貧困對象檔案管理制度,為后續扶貧工作有序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精準扶貧要規范扶貧資金
要加強扶貧資金管理機制,確保扶貧資金充分惠及扶貧對象,防范扶貧資金虛報冒領、擠占挪用、滯留沉淀和監管弱化等問題出現。提高扶貧資金的精準度,讓扶貧資金直接與扶貧對象發生作用,避免扶貧資金在層級分割的行政部門不斷下移過程中被挪用,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最大限度地發揮扶貧資金的作用。
四,精準扶貧要創新扶貧方式
原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輸血不造血”的單一扶貧方式,導致貧苦地區的群眾“等”、“靠”思想嚴重,返貧現象頻發。因此,必須創新扶貧方式:
一方面,建立科學完善的扶貧機制,成立幫扶對子,由定點掛鉤單位主抓幫扶村的扶貧工作,真正“撲下身子”走進農戶家中,像習總書記一樣真正了解貧困戶的真實生活,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對幫扶村進行“造血扶貧”,同時完善扶貧開發的問責機制,貧困縣的考核機制將由主要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加大挪用扶貧資金等行為的成本。
另一方面,改變扶貧資金投放形式,將之前“直接投放”扶貧資金轉變為致富獎勵、銀行貸款貼息或是生產保險金等多種形式,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完善小額貸款機制,提高貧困人口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五、精準扶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貧困的原因很多,或為自然條件惡劣,或為天災人禍,或為基礎太差,或為技術貧乏,或為缺少創業的勇氣,這就要求扶貧者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對自然條件惡劣者可采取退耕還林予以補償的方式,鼓勵幫助貧困對象搬遷至集鎮或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謀發展;對缺技術的貧困者要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對其“手把手”地傳授致富技能;對于經濟方面的極度貧困就需要政府予以前期資金“輸血”,再培植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對于疾病纏身者要予以健康救助,解決看病難問題;對于缺少產業的貧困對象,要幫助其依據自身優勢,挖掘潛力,調整產業結構,走產業發展之路。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1.精準扶貧需智扶
2.“精準扶貧”需“對癥下藥”
3.精準扶貧先要找準對象
[開頭示例]
1.肩負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扶貧行動再次到了攻堅階段,“精準扶貧”這個詞一下子火了起來。這是多年扶貧經驗的總結和提煉,也是當下扶貧工作中必須掌握和運用好的基本措施,尤其需要各級黨委、政府揣摩斟酌。所謂“精準”,簡單的理解就是:貧困調查務必精細,扶持對象必須準確,扶要扶到關鍵處,幫要幫在點子上。
2.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時表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精準扶貧”概念的提出充分彰顯了新一代領導集體對扶貧工作的重視;而“切忌喊口號”契合了“八項規定”力戒空話、套話的內容;“做實三件事”更是為今后的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
3.扶貧是一件大事、好事,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因為做這件事要涉及很多地區,而這些地區的情況千差萬別。“各地爭搶貧困縣帽子”、“村里抓鬮確定貧困戶”等往事曾引起社會對扶貧的廣泛關注。原因在于,不少地方、不少人把扶貧看作是一項福利,都爭著帶“窮帽”,往往出現“年年貧困年年扶,年年扶貧年年貧”的尷尬。因此,做好扶貧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找到真正的扶貧對象。
[結尾示例]
1.古語云:“人窮志不短,人要胸懷大志,人不可失志。”大多數困難群眾在面對生活時,都有一定的挫敗感和自卑感,扶貧開發,還需在“智”和“志”上下功夫。通過教育培訓,正面宣傳引導,幫助貧困者增加知識、增長見識,重拾信心,在產業發展、技術學習等方面充分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成為扶貧開發實現跨越發展的“新引擎”。
2.扶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切忌喊口號、走形式主義路線,我們必須腳踏實地,以優良的工作作風、扎實的工作業績,進一步強化貧困地區群眾的增收致富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實現“美麗中國夢”。
3.誠然,從粗放型扶貧走向精細化扶貧,需要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這就意味著扶貧工作者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創新工作思路、工作機制、工作方法,邁開雙腿走進千家萬戶,傾聽他們的意見;敞開心扉面向一村一戶,制定具體的方案。“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只有這樣,才能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實現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標。
【參考范文】
精準扶貧才能“扶真貧”
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中,最讓全國人民關注是近1億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之路。近年來,我國扶貧開發取得顯著進展,同時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這兩句樸實的話,出自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傳遞出國家扶貧開發方式創新轉變的新思維、新思路。
“三農”工作的一個難點是扶貧,做好扶貧開發工作,也是深化農村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完成新一輪扶貧攻堅任務,僅靠原有的單一措施、常規手段,已難以適應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必須以改革創新思維與精神,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
以改革創新精神與思維實現精準扶貧,就要積極拓展扶貧方式與方法。既要實打實地落實扶貧責任,因材扶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更要端正導向,完善思路。要把扶貧開發與落實農村改革各項任務結合起來,尋找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中扶貧開發的有效模式,探索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精準扶貧的有效措施,豐富農村金融改革支持扶貧開發的內容方法,走出一條有特色、更見實效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精準扶貧,就要結合培育現代產業和特色農業發展,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一個主要方向。脫貧的關鍵是增收,農村增收的未來方向是現代農業培育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產業扶貧,既要找準當地農業優勢資源,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改善的有機融合;更要有效利用現代農業和產業發展引進的科學技術、新理念新思維,發揮產業帶動支撐作用,促進貧困群眾增產增收、提高素質,形成扶貧工作新態勢。
精準扶貧,打贏這場硬仗,就要在扶貧機制創新上謀改革、求突破。新一輪扶貧開發面對的困難,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闖的“深水區”,必須要依靠借助農村深化改革,形成扶貧開發新機制。既要改進扶貧考核機制、責任機制,全面提高精準扶貧的質量和效益;也要改革扶貧項目和資金運作辦法、監督管理辦法,保證扶貧項目和專項資金分配使用的合法、陽光、透明。要以扶貧開發的科學、規范和實效,精準發力,真扶貧,扶真貧,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
誠然,從粗放型扶貧走向精細化扶貧,需要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這就意味著扶貧工作者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創新工作思路、工作機制、工作方法,邁開雙腿走進千家萬戶,傾聽他們的意見;敞開心扉面向一村一戶,制定具體的方案。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只有這樣,才能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實現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標。
【點評】
扶貧工作一直是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工作時指出:“必須切實抓好脫貧致富這個戰略性任務。”“要分類指導,把工作做細,精準扶貧。”總書記的囑托,強調了做好扶貧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時期扶貧工作的方向——精準扶貧。
本文從精準扶貧的角度出發,文章結構完整、邏輯清晰。
語言方面,措詞用語嚴謹,提出的對策能夠站在政府角度,體現政府思維。如“硬骨頭”、“深水區”等用語生動形象,也是日常政府工作中常用到的。提出的三方面對策能夠理論結合實際,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考生在平時備考時也要多看新聞和政府文件等,熟悉了解怎樣提出應對措施。
更多備考資料敬請關注志公教育官方網站:http://hozoo.gk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