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志公選調生考試網帶領大家了解的是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多參考申論范文,對我們自己寫申論文章是很有幫助的,希望考生們好好掌握,做好選調生備考工作。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政策背景:
俗話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些俗話說出了這樣的為官為政之道:做官就要做出政績來。當今社會,在各條戰線,我們黨有一大批領導干部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出了實實在在的政績,涌現出了像鄭培民、牛玉儒、任長霞、宋魚水這樣的優秀典型。他們無私奉獻,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人民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正確的政績觀是我們黨在無產階級世界觀和價值觀指導下所形成的對政績的根本看法和系統觀點,是黨的領導理念和執政理念的實踐體現。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為誰謀求政績,依靠誰創造政績,由誰評價政績,是政績觀的基本問題。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就要堅持為人民謀求政績、靠人民創造政績、由人民評價政績。為民,是正確的政績觀的本質和靈魂。
不符合“正確的政績觀”的表象:
在理解正確的政績觀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對待政績這個問題上,存在著一些認識誤區甚至是極端錯誤的看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近輕遠。注重多出政績、快出政績,對長遠發展缺少統籌謀劃。
二、重表輕里。習慣于做表面文章,對一些實質性的問題不夠重視。
三、重虛輕實。不靠艱苦奮斗、真抓實干,而靠欺上瞞下、弄虛作假。
四、重顯輕潛。熱衷于干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忽視短時間內無法顯現成效的工作。
五、重硬輕軟。喜歡追求硬指標,輕視不易量化的工作。
六、重物輕人。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速度,較少顧及人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
七、重局部輕全局。只從局部利益出發,不從全局考慮問題,甚至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犧牲全局利益。
八、重投入輕收益。只看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資了多少,不看施政成本,不考慮投入與產出比。
由于錯誤的政績觀,造成了許多問題和矛盾,概括起來主要是:
一是虛名招致實禍,誤黨又誤國。虛假的政績妨礙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同時導致信息失真,決策失誤,造成人、財、物和寶貴時間的大量浪費。
二是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增加群眾負擔,必然引起群眾反感,傷害群眾感情,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三是腐蝕干部隊伍,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虛假政績,必然會誘發干部懶惰思想和投機心理,助長黨內和社會上的弄虛作假行為和浮夸之風,挫傷真抓實干者的積極性。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的對策: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政績觀的靈魂和指南;要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追求政績的根本目的;要把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創造政績的重要內容;要把重實干、求實效作為實現政績的重要途徑;要把黨和人民的需求作為評價政績的重要尺度,以下從干部自身角度和制度保證角度兩個方面來闡述: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干部自身應提高認識,深入理解科學發展觀內涵,正確行使手中權力,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應解決好“政績為誰創”的問題,做到執政為民創佳績。俗話講,“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為官一任,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可圈可點的政績,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離開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味地想著自己出風頭、爭彩頭,風光體面,就不是創造政績而是“做秀”了。因此,要始終把群眾的情緒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切實解決農民增收、企業改制、勞動就業、征地拆遷以及教育、醫療等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用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實際成效創政績。
二、應解決好“創什么樣政績”的問題,做到科學發展求真績。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用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來創造政績。摒棄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觀念,樹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觀念;摒棄單純追求局部利益的觀念,樹立全局協調發展的觀念;摒棄單純追求眼前發展的觀念,樹立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探索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三、應解決好“靠什么創政績”的問題,做到轉變作風務實績。事實表明,貪圖安逸、養尊處優創不了佳績,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出不了實績,弄虛作假、投機取巧成不了真績。唯有求真務實、埋頭苦干,才能創造出實實在在的政績。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必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在科學把握本地區本單位發展基礎、優勢條件和制約因素的基礎上,形成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并在具體工作中加以貫徹。少一些浮夸攀比,少一些迎來送往,多深入些實際,多體察些民情,真正思考和研究帶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深入到問題多、困難大的地方,同群眾一道分析矛盾、解決問題。
同樣,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應該科學完善相關制度和配套政策:
一、健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首先,要樹立群眾公認、注重實績的原則。把群眾意見作為考評干部的重要尺度。其次,要完善考評內容。要從單純地追求速度,變為綜合考核增長速度、就業水平、教育投入、環境質量等方面。最后,還要探索采用科學的考評方法與手段。
二、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對為人民創造突出政績的干部予以表彰獎勵,對創造突出政績又有能力的優秀干部及時選拔到更加重要的工作崗位;對無所作為、政績不足的干部,要予以戒勉,不能提拔重用;對投機取巧、欺上瞞下,熱衷“政績工程”的干部,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遷就。
三、要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必須要首先保證決策的科學性。而事實上,屢屢出現的重大決策失誤,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我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重復建設、銀行壞賬、生態退化等一系列問題的重要致因。
四、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一些地方領導之所以敢于而且能夠不顧百姓死活,大搞各種貽害無窮的政績工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而我們目前的政績評價和干部選拔體制,往往是由少數領導說了算,“在少數人中選拔少數人”。因此,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必須要與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結合起來,強化對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和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
五、加大力度,轉變政府職能。現在的政績考核體系是全能政府下的一種設計。政府對經濟、社會生活干預過多,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現象同時并存,反映到政績考核方面,考核指標就非常龐雜。事實上,如果政府把職能真正轉變到公共服務上來,使民間資本真正成為社會投資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主體,那么,我們的政府與社會、政治與經濟的關系將會更加協調。
“正確的政績觀”名言佳句:
當今的官場,盲從現象屢見不鮮。領導說了一個觀點,其下屬不管是否正確,馬上附和。即使說得不正確,也照樣鸚鵡學舌;領導做了一件事,其下屬不管是否得當,立刻照搬照抄。就算是錯的事情,也照做不誤。生活中的盲從倒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但官場中的盲從卻是值得注意的。拉丁美洲諺語說:“不會思考的人是白癡,不肯思考的人是懶漢,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隸。”古人認為:“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不善于質疑,只是一味地相信,“凡是書本上寫的便是正確的,凡是前人說的便是真理,迷信書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有什么獨到的見解。